|
颜圩村是“小村说事日”的试点村。说起开展第一次“小村说事日”,村支书颜晓舟记忆犹新:“当时觉得工作做得很好,以为村民不会说多少事。没想到村民接连提出农房改造、土地流转、农桥修造等问题,问得我都快招架不住了。”(12月24日,人民日报)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泗阳县颜圩村坚持以“服务于民、问需于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发挥村党组织领头作用,建立“小村说事日”机制,定期召集党员干部与村民代表面对面说事议事,不仅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为群策群力解决该村发展一系列问题搭建了共商共建共享平台,更借助这一公开透明的方式,消除了误解、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此外,为保障“小村说事日”常态化开展,泗阳县委还提出了“有情必知、有疑必解、有事必帮”的保障措施,把“小村说事日”列入基层党建和意识形态考核,用制度倒逼村级党组织办好“小村说事日”,不折不扣抓好百姓事,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不管是从各大媒体亦或自身所在地,我们都不难发现,类似“小村说事日”的这种民主制度正在各地逐渐完善,泗阳县的“小村说事日”制度其实是新时代政府职能转变和探索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的一个缩影。如笔者所在的都江堰市,在探索商品房小区发展治理之路上也有自己的创新方式:在小区设立“院落接待日”,并定期召开居民代表、党员代表、社区干部联席会议,大家欢聚一堂,敞开心扉提问题,共同发力解难题,推动院落和谐稳定发展。 其实,不管是泗阳县的“小村说事日”制度,还是笔者所在市的“院落接待日”制度,其实质都是为了能够充分发挥群众的自治能力。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困难再多也抵不过群众合力想出的点子多,如果每位居民都愿意主动参与到(村)社区的发展治理中来,为(村)社区的发展出谋划策,我们的(村)社区治理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黄斌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