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曾走红网络的“冰花男孩”王福满?他曾因一张上学路上满头冰花的照片而为人们所熟知,网友们都被他求学过程中不畏艰难的精神所感动。此后,云南省团省委、云南青基会、昭通团市委的工作人员为王福满所在的学校送去了爱心捐款。但近日,王福满的父亲却在网上发帖,称自己申请贫困户被拒,这使得冰花男孩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经核实,王福满一家已住上了新房,并且也购买了汽车,的确不符合贫困户的标准。那他为何还要“争当贫困户”?这值得我们深思。 扶贫须先扶志。不能只帮助农民“富了腰包”却“空了心灵”。要建设好美丽新农村,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出发点。思想建设要摆在首位,要充分发挥贫困群众自身的积极性,不能“剃头挑子一头热”。“争当贫困户”、以评上贫困户为光荣的思想必须得到纠正。幸福不是等来的,而是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在农村,像王福满父亲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他们已经是脱贫攻坚的受益者,却对社会缺乏感恩的心。如果在扶贫工作中,不注重思想道德建设,那么这样换来的发展就不具备可持续性,只会变相助长“等、靠、要”的风气,还会使得我们这些辛勤奉献的基层工作者寒心。 扶贫须讲原则。目前,脱贫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越是在这样紧要的关头,就越要讲原则。对不符合要求的个人或家庭,绝不能“特事特办”。对于网络舆论,也不可谈虎色变。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所以贫困人口也较多。在这样的体量下,如果不讲原则,“闹一闹”便办事,拿到网上“炒一炒”便开绿灯,扶贫工作必将变成一锅乱粥。对于那些已达到脱贫线的群众,要及时的确认并清退,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一方面,我们要坚持“脱贫不脱帽”,防止大规模的返贫现象发生,另一方面也要鼓励群众自力更生,毕竟“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我们的基层干部,在扶贫工作中,一定要秉着精准识贫,求真务实的原则。在当下这个自媒体时代,群众的监督渠道多种多样,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办事要认真负责,而不是被网络舆论牵着鼻子走。“扶贫先扶志”,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只有我们的干部坚守原则,有担当,有作为,才能给群众树立正确的风向标,从根本上杜绝“争当贫困户”的错误风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