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天等县返乡创业园内,广西桥芬迪皮具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康业正在厂房内一边确认销售订单,一边叮嘱流水线上作业的工人注意安全。“今年我们的营业收入预计可达到5000万元到6000万元。”黄康业说,他是天等“返乡创业大军”中的一员,之前在广州工作,一直想找机会回家乡发展。(12月16日,新华网) “扶贫车间”有效运行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于贫困群众都是好事,是一件“双赢之举”。对于贫困群众来说,不用背井离乡就能够找到工作,在家门口工作不但能够获得稳定收入,还能够兼顾照看老人、小孩,在心里上也给予了群众巨大的满足,提升了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对于企业来说,用活农村劳动力,也解决了自身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与成长。 但是,“扶贫车间”的引进是一回事,让其有效运行起来又是另一件大事,如果“扶贫车间”的运营成本太高,公司企业也就难以有创建的动力。因此,“扶贫车间”的引进,要想借力“扶贫车间”脱贫离不开良好的创业环境,这些都需要政府部门和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 广西天等县为了促进群众观稳定就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建设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园,不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优化营商环境,同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更多企业入驻园区发展。目前,已有25家企业入驻园区,20家已建成投产,共安置劳动力986人,其中贫困户315人。正是因为有政府打塔,营造了积极良好的营商环境和鼓励支持政策,让更多的企业愿意入驻,在更多的扶贫车间拔地而起。 因此,党员干部在制定扶贫政策与举措的时候,也需要多一些“共赢思维”,切实多角度、多层面分析,统筹兼顾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为“扶贫车间”等项目牵线搭桥,切实夯实脱贫后劲。(文/钟悠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