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金堂县隆盛镇白果湾村党群服务中心外人声鼎沸、喜气洋洋,白果湾村43户昔日的贫困户如约而至,来这里领取“扶贫猪场”今年的利润分红。数着手上的钱,邓先和激动地说:“我领的这400多元集体经济分红款。”(12月17日,四川日报) 产业发展是脱贫的第一法宝,要想产业发展虽然需要贫困群众激发自身活力、踏实苦干、积极向前,但是还有很重要的就是需要帮扶干部引路,需要相关单位部门或者专业人员指路,或者说也人民群众共商共议,切实探索一条行得通的路子,让贫困群众能够以此为导向,向着脱贫进发。 正如白果湾村,其在对口帮扶单位金堂县农林局的助力之下,成功与正大集团合作,引进生猪代养模式,组建“扶贫猪场”的设想。在代养模式下,公司提供仔猪、饲料、药品和技术指导,并按订单价格回购,这就极大地加强了猪场抵御风险的能力。有专业技术的指导,有公司资源的支持下,激活了贫困群众的干事创业斗志,实现“扶贫猪场”成功发展。 “扶贫猪场”所带来的启示,扶贫不只是帮扶干部的事,也不是帮扶干部与贫困群众通力协作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贫困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贫困生产与市场脱节,贫困群众没有享受嵌入到社会发展的链条中,要想让贫困群众、扶贫产品链接市场,就需要帮扶干部与公司企业打通合作关系,借力公司企业的力量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添动能。 因此,“扶贫猪场”的其实便是帮扶干部起到的作用不只是自己帮,自己带头,更重要的是要做好资源链接工作,根据贫困群众实际,链接相关资源,真正打通贫困群众的发展通道,实现与市场链接,如果才能真正激活脱贫的动能,在市场中角逐,从市场中获益,切实奠定脱贫基础,筑牢不返贫的根基。(文/钟吉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