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基层作风建设走向深入,基层干部队伍的责任心、执行力得到群众认可。但在一些地方,基层干部忙闲不均、人员闲置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记者调查发现,闲下来的基层干部呈现出多种类型,有的人习惯做甩手掌柜、有的人以“不懂电脑”为由推脱分内工作、有的人怕担责不敢多干……如何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人人担当、人人尽责的局面,是基层治理必须回答的课题。 基层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总体上看,大多数基层干部常处于辛苦、忙碌的工作状态。一些地方出现人员闲置的情况,和地方上对干部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既有制度执行不到位有很大关系。应当看到,这些现象对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产生了消极影响。长此以往,不仅会带坏工作风气、造成不良影响,更有可能贻误发展机会、损害群众利益。 拓宽渠道“选”干部。要注重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储备干部,将想干事的干部选出来。同时,要建立后备干部选拔机制,拓宽村一级干部的来源,注重从农村知识青年、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中,发现和储备一批有一技之长的年轻后备干部,确保基层干部队伍,特别是村级干部队伍的储备和培养。优化路径“育”干部。好干部是选出来的,好干部更是要有成长的舞台,才能育出来。要培养一批“土专家”“土教授”,要依托高校、党校线上和线下的资源,利用远程教育等方式,为基层培养一批乡村振兴人才。要落实“传帮带”的导师帮带制,为后备干部和青年干部安排政治过硬、作风过硬、能力过硬、专业过硬的老干部带一带新徒弟,成为青年干部融入基层、融入群众的“桥梁”。健全机制“管”干部。选出想干事的干部,育出会干事的干部,管出干成事的干部。不良风气的侵蚀,灯红酒绿的诱惑,有心之人的围猎,对于高危职业来说,更是要严管,扎紧制度的笼子,对倾向性和苗头性的问题开展好谈心谈话,早发现、早治疗,帮助干部知敬畏、守底线。 以铁的纪律护航换届风气,以好的风气选出好的干部,不仅是营造干事创业积极局面、凝聚改革发展万众合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扩大良好政治生态的题中之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好干部是“管”出来的,也是“选”出来的。如果说反腐败是解决“什么人不能当官”的问题,选人用人则着重解决“什么人才能当官”的问题。只有牵住牵好人事工作这个“牛鼻子”,选准用好公道正派、清廉有为的干部,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才能成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