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审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华社)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已经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更是实现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布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如今,十九大报告中已将乡村振兴的战略蓝图勾勒,下一步,就是切实的贯彻十九大精神,聚焦三农问题,以农业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以农村生态宜居为关键环节,以农民生产生活为重要保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是推动农业振兴的重要支撑。建立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与多方面的立体融合,推动物流、金融、品牌、商务等服务进村下乡。通过创新农业生产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专合社、以点带面扩大产业经济。产业发展在注重实体化经济的同时也要结合互联网,“互联网+”可以与乡村实体经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过去,交通、信息闭塞是农业规模化发展不起来的重要掣肘因素之一,通过互联网,信息如同血脉一样同全国各地交汇,农业发展更可以根据信息来定制,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要性尤为突出。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好村落建设正是与乡村振兴总要求一致的。树家风,立家德。优良的家风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保留着优良的品德传承和文化传承,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沿袭下来体现家族风貌、精神品质、道德修养的。家风对家族传承、民族发展都起到重要影响。家风、家训在农村发扬可以有效提升农村人口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过去,乡村文化活动单调,老百姓的娱乐主要就是看电视、打麻将,反观村集体的图书室、活动室、健身器械都成了摆设。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个人卫生脏乱差。如今,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改变农村风气入手。送文化下乡、文明引导、道德示范,已逐渐改变了农村生活习惯,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使村风正、环境美、精神足、品德好深入人心。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据统计我国农村人口数量达6亿人,农民作为庞大的群体在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农民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愿望,也是实现强国梦的必由之路。农村留守儿童这个名词并不陌生,这是父母外出务工下的产物,但衍生出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却不容忽视。健全基层教育保障,满足适龄儿童教育需求尤为重要。农村医疗保障是关乎民生大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农民病有所医。就业是关系到农民最大的民生,开展就业培训促使农村人口就业,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提到农村问题最避不开的就是“精准扶贫”,通过“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准确锁定了贫困人口,脱贫成果有目共睹。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何一个人都不能掉队。只有重视民生,聚焦三农问题,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岳禹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