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寄语希望工程。他指出,在党的领导下,希望工程实施30年来,聚焦助学育人目标,植根尊师重教传统,创新社会动员机制,架起了爱心互助和传递的桥梁,帮助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青少年圆了上学梦、成长为奋斗在祖国建设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材。希望工程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1月21日,人民日报) 希望工程,创立于1989年10月,是共青团发起倡导并组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党营事业。30年来,希望工程汇社会爱心,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添砖加瓦,给需要帮助的孩子照亮未来之路。“1+1”学生资助、希望小学、圆梦行动、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希望厨房、关爱留守儿童等一系列希望工程的实施,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唤起了全社会的重教意识,改变了一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口中80%以上是文盲,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只有20%,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人数仅11万。扫盲运动是中国教育的一场巨大改革,更是一场盛宴。到2015年,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中国的文盲率已降至3.6%,成年人文盲人口在过去20年减少1.3亿,这是教育取得的辉煌成就。但由于多种原因,全国各地仍有许多家庭无法承担孩子的学业支出,仍有许多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走上失学的道路。党的十九大以来,希望工程聚焦教育扶贫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帮助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青少年圆了上学梦,既架起爱心互助和传递的桥梁,也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注希望工程,助力脱贫攻坚,弘扬了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各地各部门应该认真贯彻落实脱贫攻坚有关工作部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努力营造“助人为乐、捐资助学”的良好风尚。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希望工程的重要意义,深刻把握希望工程的建设要求,时刻牢记希望工程的工作初衷,不断增强工作责任感,努力成为民族复兴大业中的一代有位担当者。(作者:熊勤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