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11月13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制定实施,对于提高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质量,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实现党伟大执政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教育引导党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提升担当精神、专业能力和作风形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坚决贯彻落实《规划》要求,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共建共享教育培训资源、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切实提升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质量。 提升党员培训工作质量,要创新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针对党员教育培训教学方式单一、培训枯燥无味等问题,要灵活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模拟式、互动式、观摩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提升党员学习兴趣。要探索建立“党校+高校”“专题学习+带课题调研”“课堂+基地”等培训方式,提高党员教育培训的主动性和针对性。要坚持“学中干、干中学”,实行课堂讲学+实地研学,组织党员赴高端成长型产业基地、示范基地等开展体验式教学,分领域、分专业带课题调研,着力帮助党员补齐能力素质短板。 提升党员培训工作质量,要实现党员教育培训资源共建共享。要探索实行“主阵地+借地”培训模式,一方面,着力建好用好本地党校、行政学校、现场教学基地等培训主阵地。另一方面,要结合党员教育培训班次实际需求,选择性“借地开讲堂”。组织党员到异地党校高校、专科(特色)培训阵地、区域性现场教学基地等开展培训,着力帮助党员开拓视野、增长才干。要运用视频教学模式,将培训阵地延伸到乡镇(街道)、村社、居民小区、机关学校和企业车间等基层一线,实现党员教育培训资源共享,扩大党员教育培训覆盖面。 提升党员培训工作质量,要创建党员教育培训双线考评机制。建立施教机构质效全程纪实评估制度,针对“课程与专题对应情况、教师配备与授课情况、学员参与和收获情况、培训成果转化情况”等,逐个班次确定专人全过程跟踪了解、客观性纪实评价,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择、评价施教机构的重要依据。建立学员赛学赛评制度,每班次结束前,组织学员围绕培训主题以主题调研报告、现场抽题答辩等形式开展“赛学赛评”,并将培训结果作为党员评先评优、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促使党员真学真干、学深悟透,切实提升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质量。(牧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