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做追梦圆梦奋斗者 11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发展成果综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基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正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伟大实践。(11月11日,人民日报) 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悠久璀璨,爱国主义情怀激励前行,成为文明国度瑰宝。读过《离骚》《九歌》的都会被里面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染,作者屈原在楚国灭亡之后,悲奋交加、以身殉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南宋诗人文天祥的忠肝沥胆之言,表达着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刚强不屈精神。在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影响下,华夏儿女每每在紧要关头,都会自发地团结起来,与凶恶侵略者作殊死搏斗,取得了民族独立伟大胜利。 到了近代,在腐朽的晚清王朝统治下,人民深陷苦难深重的“三座大山”压迫之下,山河破碎、灾难肆虐,国家险遭西方列强的分割。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共产党扛起了救劳苦大众于危难的重任,以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带领人民从南湖红船出发,取得了反抗侵略、反抗压迫、反抗剥削的伟大斗争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在民族解放斗争历程中,英雄儿女承继爱国主义精神,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形成了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在这种精神照耀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打败了横行一时的日本侵略者、打倒了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奋斗,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产生了可歌可泣的大庆精神,到小岗精神、深圳精神、浦东精神、雷锋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到“两路”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承载着崇高价值追求和强烈家国情怀,凝聚着中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动能,引领着亿万中华儿女一步步砥砺奋进、一步步扎实前行,投身“四个伟大”“四个全面”宏伟征程,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行。(作者:任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