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共同的事业事关每个人的福祉,理应人人起来负责,对党员干部来说更是如此。(人民日报 9月12日)
负责任、敢担当,是党性要求,也是思想境界,更是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试金石,责任意识强,才会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负其责。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每个党员领导干部肩都负着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任务,只有争做负责任的干部,才能赢得组织和群众的信任,也只有敢负责任,才能委以社稷大业。
做一个负责任的党员干部,切实增强自己的担当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以“为官要有作为”激励自己,是从政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面对当前从严治党的大趋势,一些党员干部却躲进了“不负责”的心理舒适区,问题面前不敢挡,矛盾面前不敢冲,责任面前不敢担,凡事“躲”字为先、“绕”字为上,严重影响了党的现象和工作效率。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作为连接党与群众的纽扣,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望,更应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坚持把工作做到实处,把小事办妥、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只有敢于负责、想着尽责,才会扛起重任、落实责任,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带领群众有所作为。
做一个负责任的党员干部,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是时代的要求。当前,我国的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民族复兴都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党员干部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改革的最前线,只有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才能不负时代所托,不负人们所望。作为带头人、领路人,领导干部的责任不仅关乎个人,更关乎一个地方的发展,一方百姓的福祉,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既然戴上了乌纱帽、担起了“人民公仆”的名分,就应该对党忠诚,对民忠心,为党分忧,为民解忧,只有勇立深化改革时代潮头,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以强烈的“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尽职尽责、埋头苦干,直面矛盾解难题,干好每一件事,做好每一项工作,才能成为做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总之,国家要有前途,民族要有希望,干部必须要敢于担当负责。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咬“责任”二字,将责任视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墨线”和“磨刀石”,才能向人民交出满意答卷。(梁忠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