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扶风县人社局安排部署干部作风问题排查整改工作,就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懒、散、慢、虚”以及“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作风问题进行统一要求,安排自查任务。(9月10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干部作风是衡量政治生态的一把“尺子”,有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就能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要积极营造风正劲足、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开展“治顽疾、转作风,强服务、树形象”作风专项整治,大力整治作风顽疾,切实转变干部作风,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着力提升行政效能,进一步树立广大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作风保证。 建章立制,治愈“不敢为”。一方面,我们对待部分干部失察失管,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不敢真抓真管、严抓严管。另一方面,不少干部心浮气躁,重权轻责,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遇到难题绕着走,碰到问题往后拖,不敢担当,争功诿过。对此,要用正确的用人导向和有效的容错机制激发干部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强化干部事不避难、积极负责的责任担当意识,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革新思想,治愈“不愿为”。责任是一个人身上承担的担子,是组织和人民赋予的职责。广大干部要在思想上认清自身肩负的责任,理清工作思路积极作为,高标准、高质量地推动工作落实。必须坚决克服平庸度日、碌碌无为的不良风气,要养成把智慧用在开拓进取上的好习惯,始终牢记自已的职责,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 问效追责,治愈“乱作为”。有的干部不讲政治、不讲原则,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执行政策搞变通、打折扣,滥用职权、乱摊派,不给好处不办事,对办事群众吃拿卡要、故意刁难,这些不良作风极容易破坏政治生态环境。因此,要严肃各项纪律,树立规范用权意识,完善权力清单,明确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确保办事过程公开透明,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作者:李定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