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矣赵辉 于 2018-9-11 21:04 编辑
德育教育须瞄准“靶向”发力
9月10日,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9月10日,人民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初级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共同使命。“人无德不立”,立德乃立身之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必须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压实德育教育这个关键任务,强化学生思想品德、理想信念、“三生”教育,方能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德育是一种本真的教育,其根本指向就是塑造人的思想灵魂。忽视了德育教育或是德育教育抓得不扎实,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缺钙”“走弯路”,甚至出现心理“亚健康”等问题。如:有的孩子面对家长和老师经常撒谎,考试作弊,不愿意参加义务劳动、聚众打架惹事等问题,反思产生问题的根源,归根结底是德育抓得不够扎实,对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还不到位。为此,无论是哪个阶段的教育,都必须牢固树立德育教育的首位意识,扎扎实实抓好德育工作。 “牵牛要牵牛鼻子,叠衣要抓领口子”,凡事皆有自身的规律。德育教育要取得成效,关键要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成长规律,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德育教育目标,精准施策,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小学姓“小”名“学”,这阶段的孩子就好比“白纸”,德育教育务必行之于细,言传身教,把社会公德、“五爱”国民公德启蒙教育、常规纪律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培养作为基本内容,为孩子的心灵打好“底色”。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思想活跃、容易“走偏”,也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时期。这一阶段的德育工作,须把着力点放在强化社会公德、“五爱”国民公德、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纪律教育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构建健康的心理,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此外,高中处于构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须在继续进行基本的道德和纪律教育的同时,重点进行科学人生观教育,适当进行社会主义法律常识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教育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以及共产主义理想的启蒙教育,帮助他们把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个人的事业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联系起来,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为其中少数先进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共产主义者打好基础。最后,高等学校德育,要以培养合格的公民为前提,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包括科学人生观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使他们形成以科学世界观为统帅、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品质为基础的较为系统、成熟的社会主义品德结构,把他们培养成为共产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各教育阶段的始终,只有把握发展规律、教育规律,瞄准靶向发力,德育教育才能一路绽放精彩、收获希望,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也才能圆满落到实处。 (作者:矣赵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