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激励体系激发担当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开创性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揭示了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的本质要求,强调要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树立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9月7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党的事业是干出来的,书写新时代的丰功伟绩需要广大干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近年来,中央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激发广大干部新担当新作为的制度,从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机制落实,到在县及以下机关实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施乡镇补贴制度,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持续完善机制制度,为的是最大程度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党的事业的全面发展凝聚持久强劲的内生力量。新作为需要新担当,新担当需要科学激励机制。的确,如今的选人用人制度正日渐完善、科学,但一些地方一些单位仍存在用人腐败,老实本分、不遵“潜规则”者长期得不到提拔、重用,尸位素餐、庸碌无为却善溜须拍马、攀权附势者反而平步青云,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怪象。 正向激励引导崇尚实干。现实中,一些干部作风漂浮、不重实干,热衷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没有把谋实事、干实事记在心里、抓在手里,虽民怨沸腾却乐此不疲。深究其因,除了对民意民利的漠视,关键的问题缘于重虚不务实的干部考核导向。不久前,中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明确提出重实干重实绩重实效的用人导向,无疑向广大干部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今后各级各地将旗帜鲜明的突出实绩考核,以激励广大干部在这个大有为时代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展现才智、书写人生华章。 正向激励带动担当作为。现实中,一些单位在考核上不公开、不公正、不透明、不规范、凭领导个人喜好,评先选优不看实绩、只看“关系”,评出来的所谓“优秀”,往往遇事莫敢任患;而埋头干事、有所作为的“老黄牛”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和待遇;如此,愿担当敢担当的越来越少。激发担当作为,既需精神层面的关怀和鼓舞,又需实实在在的物质激励、政治激励、经济激励。要营造健康的选人用人制度环境,构建科学公正的考核体系,公正、科学评价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并将考核结果体现在干部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上,让有为者有位,让无为者无位,形成愿干事、敢干事、争相干事的浓烈氛围。 正向激励让干部拼得开心。有为才有位,正向激励体系从根本上调动干部敢担当勇作为的主观能动性,只要愿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就能获得政治上的充分肯定、经济上的充分保障、组织的充分认可,这是对干部是莫大的激励。能力越强、德性越正、实绩越突出,越能得到提拔、重用;正向的激励,激发广大干部在干事创业中比学赶超、干劲十足。 作者:伍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