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食品安全谣言,需共同努力
都市的快节奏生活让一些上班族抽不出时间做饭,他们往往选择在路边摊上吃一口,这样方便又省时。但一些传闻却让人们对路边摊美食望而生畏:“色泽金黄、口感酥脆的油条千万别买,里面放了洗衣粉”“为了让隔夜的玉米不馊,街头的玉米都是用洗洁精煮的”“街边烤冷面那么筋道是因为添加了硼砂”……(光明网 9月17日)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自然会受到民众的广泛关注。涉及食品安全的谣言,其杀伤力当然也不容小觑。层出不穷的各类食品安全谣言,不仅给相关行业造成巨额经济损失,还容易打击了百姓对食品安全的信心,造成社会恐慌从而埋下不利于社会稳定的风险隐患。因此,食品安全谣言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毋庸置疑,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上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谣言,给社会带来了满满的负能量。一方面食品安全谣言给广大人民群众以“安全焦虑”,群众不知道什么食品是安全的,是能够放心食用的。另一方面,谣言严重损害了相关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甚至还会对某些生产企业造成不可逆转的的打击,不利于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 所谓“谣言止于真相”。破除食品安全谣言还有赖于政府及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即社会的共同努力。网络绝非逍遥法外之地,打击食品谣言,是一项重要紧迫的任务。首先,要完善相关打击食品谣言犯罪的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对食品谣言犯罪保持一个高压的态势,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对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构成违法犯罪行为的,由相关工作机关依法给予处罚。与此同时,受损失的食品企业和从业人员,也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向造谣者追讨经济损失。其次,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科普,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常识,提升民众对食品安全信息的独立判断能力,扭转人们对食品安全“非黑即白”的简单认知心理,进而主动能够对食品安全谣言进行自我过滤。 最为关键的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提升监管水平,确保食品药品的质量安全,赢得公众的信任。只有食品安全问题不在发生,人民群众面对谣言才不会不恐慌,才不会轻易相信。再者,权威信息发布要跟上,提升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一旦出现食安危机,相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以精准的科学解释树立群众的信心。 食品安全大于天,维护食品安全的责任重于泰山。只有让那些谣言的制造者、而已转播者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惨痛代价,才能还食品安全一片净土。 作者:马朝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