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苏 于 2018-9-11 16:05 编辑
要加强学习和实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断提高驾驭全局、应对挑战、抢抓机遇、战胜困难的本领。(中国组织人事报,9月11日)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增强党的“群众组织力”。增强群众组织力,必须要将每件民生事落细落实落小,尤其是落实到基层干部的具体各项工作中,鼓励基层干部常“走村串户”。 “走村串户”听民意。“融入群众犹如鱼得水,离开群众犹如树断根”。基层干部要学会放下“官架子”,和群众同坐一张凳、同喝一碗水、同走一条路,与群众走在一起、想在一处、干在一块,切实体会群众的感受、倾听群众的“苦水”、写好“干部日记”,认真记录群众所思、所需、所盼。基层干部也要及时广泛的传达党和政府的新政策新理论,为群众答疑解惑,同时也要听取群众的最真实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到上一级,从而提高决策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推动基层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提升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走村串户”办民事。当前,村道修建、房屋拆迁、风貌改造等可以有效改善群众生活状况、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工作,都需要基层干部亲自走到现场,深入群众家中,积极配合乡镇政府、村社,将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问题不遗留”;同时基层干部也应创新服务方式,学习江苏丰县等地开通流动服务便民车、便民微信公众号等,及时有效的解决群众生活中遇到的紧急问题,为群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俗话说:“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正是对基层干部工作最真切的描绘。焦裕禄带领干部群众锁风沙、战旱涝、兴水利、谋民福上;谷文昌挽起袖筒植树,卷起裤腿犁田,拿起钢钎打石头;廖俊波开会时常“溜”、遇到群众时常“凑”,拉近了群众的距离。广大基层干部要以这些伟人为镜,扑下身子与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拧成一股绳,做一名常“走村串户”的干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作者:苏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