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黑龙江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党委副书记、主任韩冬炎被开除党籍和公职。黑龙江省纪委监委在通报中用了近400字描述韩冬炎种种违纪问题,“违反群众纪律,政绩观扭曲,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使国家利益遭受巨大损失,留下沉重财政包袱和信访问题”是其中重要一条。据媒体报道,韩冬炎在主政齐齐哈尔等地期间,常以“敢说、能说、会说”形象示人,热衷标榜自己的能力和政绩。他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个别个性突出的人拿财政的钱去干了他们最想干的事,也就是社会上说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句话到头来却成为对其自身行为的讽刺。(9月1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 形象工程,不单是中国,世界其他各国和地区也有自己的形象工程,例如大肆建设的迪拜。客观的讲,很多现象工程在建成之后是有一定实用效果的,也是受百姓欢迎的。例如某些城市的河道改造,将自然河流改造成宽敞的公园;还有一些城市露天广场的建设,成为了夏天人们的避暑纳凉场所等等。因此应当区别对待某些确有效用的形象工程和群众真正厌烦的形象工程,而要建设真正群众不反感的形象工程。 然而,形象与政绩一旦与“工程”连在一起,便会变味,甚至变质,“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比如,有的只想“栽盆景”,不管“种苗圃”,为争彩头搞一些急功近利、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有的为出风头而搞一些好高骛远、盲目冒进的“政绩工程”,点上一朵花、底下豆腐渣......如此种种,照见的是形式主义的虚火、高高在上的官气、追名逐利的算计。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治理力度持续加大,“无脑”规划、“奇葩”建筑日渐减少。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对一切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行为,都要严肃问责。”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必须釜底抽薪,让热衷于此的人不仅不能从中得到好处,还要为之付出代价。 “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整治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久久为功,坚决做到对经济建设、人民群众无一利的一项也不能搞,如此,才能树立光鲜鲜的形象,取得硬邦邦的政绩,留下响亮亮的政声。(曾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