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优培强 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储备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7月6日,四川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由此,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知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势在必行。 要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部分农村面临着党员干部年龄老化,青年人才大量外出,后备干部青黄不接的窘境,破解农村人才的难题必须从选优培强人才队伍上入手,从灵活管理后备干部上发力。 敢于打破固有壁垒,建好人才“蓄水池”。古人云,常规不破,人才难得。为求人才,必须适应新形势新常态。打破唯学历、唯地域的局限,全面摸排青年信息,建立健全农村人才数据库,注重从毕业学生、退伍军人、种养殖能手中回引品行优良、能力突出、致富有方的实用性人才,分门别类建立信息台账,成立农村产业发展“智囊团”、“联席会”,注重从优质人才中储备2-3名后备干部,确保人才“蓄水池”储足“活水”。 着力发挥组织功能,建好人才“沼气池”。选优是基础,培强是关键。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组织功能,结合利用“三会一课”、农民夜校等载体,结合人才特点和岗位要求,定向培养优质人才。从加强党性修养到熟悉惠农政策,从知晓法律法规到掌握市场规律,有针对性的开展理论、业务知识培训,让青年人才在组织的培养下提升、质变,让组织成为培养人才的“沼气池”。 制定个性锻炼计划,建好人才“游泳池”。古语有云,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人才要发挥作用,一要有空间、二要有舞台。实践是最好的检验标准,岗位是最佳的锻炼平台,无论是群团组织负责人、村主任助理还是村党支部副书记,只有将青年人才、后备干部放置到特定的角色中加以锻炼和培养,才能检验自身能力和学习成果,真正让青年人才发挥作用、展示能力。让农村人才创新创造,就要敢于给岗位、给平台,建好“游泳池”,选出“人岗合一”的优质人才。(作者:余娉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