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历经九十余载风霜雨雪、坎坷沧桑,无数仁人志士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不移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奉献青春和汗水,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等一个又一个胜利,更是缔造了新中国今日的繁荣富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成立之初的寥寥数十人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正是因为共产党人时刻铭记身份,不忘为何出发,始终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战线上不懈奋斗。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就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坚守初心使命,展现新作为,夺取新胜利。 铭记服务人民的根本遵循。“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作为历史的缔造者,是推动改革发展事业的左膀右臂,失去人民的支持和信赖,就必然会走向衰败。党的伟大事业是基于人民、离不开人民的,全体党员干部务必要找准角色定位,始终坚持好群众立场。要不断加强党性锤炼,筑牢服务意识,弘扬务实、清廉的优良作风,坚决抵制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消极行为,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切实维护好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紧跟时代要求和工作要求,持续提升个人能力素质,优化服务基础和服务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服务。要坚决维护党和人民群众的团结统一,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思想动员群众坚定不移铭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动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保持好党群间的血肉关系和亲密合作,凝聚起奋勇前行的强大合力。 扛起民族自信的光荣使命。经过几十载的发展,中国取得了许多成绩和突破,但与世界强国相比,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自我膨胀、夸大其辞者有之,自我否定、悲观失落者亦有之,呈现出了思想上的“两极分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建立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及其发展前途的信心,全体党员干部务必要科学有效引导群众进行肯定的、积极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树立起理性认识基础上的民族自信。要端正自我认知,发扬求是精神,保持客观公正的评判标准,既看到过去取得的成绩,又找准客观差距;既充满决胜未来的信心希望,又认清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做到心中有底、心中有数。要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员”,充分发挥思想带动作用,夯实助推改革发展事业的思想文化根基,做到群众面对狂妄自大不盲从,面对悲观论断不跟随,建立起击不跨、拒侵蚀的民族自信,凝聚起乐观、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 坚定战则必胜的顽强斗志。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仍然紧张,竞争态势更加严峻激烈,尤其是近期美国对我国发动的贸易战说明,在迈向世界强国的道路上,我们仍然还面临着不少的考验和挑战。“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共产党人从来就不会向困难折服,越是艰难的时刻,越要展现出一往无前的决心和勇气。全体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好长征精神,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战斗作风,踊跃深入急难险重一线,面对挑战不畏惧,面对困难不退缩,集中精力攻坚克难;要勇做新时代的“愚公”,始终保持永不放弃、永不懈怠、永不停滞的精神面貌,展现“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和毅力,坚决战胜那些外界所谓的“不可能”,扫清改革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与阻绊,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再续属于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神话。(文/闫米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