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好严管与厚爱“黑白脸”
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严管”十分必要,“厚爱”亦不可或缺,如何解好这个“方程式”?笔者认为纪检部门和组织部门应当唱好严管与厚爱的“黑白脸”。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干部的成长就像扣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许多落马官员在忏悔时常出现雷同的一句话——“如果当初有人给我指出来,及时帮我纠正错误,或许我就不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以至于落到今天这地步”——这充分说明,对干部严管和监督缺位,某种程度上,是党员干部一步步滑向犯罪深渊的“帮凶”。许多干部在成长中没有经历过复杂环境的考验,面对各种诱惑和潜规则时,往往缺少廉洁自律的定力。所以对待干部必须严字当头,唱好“黑脸”,用严的制度、严的纪律约束其行为。纪检部门要在执行巡视巡察、谈心谈话、个人事项报告等制度中严格监督,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防止小毛病演化成大问题;对违反组织人事制度的干部“零容忍”,严肃追责问责。组织部门要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把问责从“有错”向“无为”延伸,对工作不负责任、敷衍塞责、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领导干部要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对工作失责干部要严格问责。 现实中,基层工作常常面临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压力,特别是奋斗在基层一线的扶贫干部,常常面对上到中央下到县级不同层级轮番重复的督查、督察、督导……“5+2”“白+黑”“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已经成为一线扶贫干部的“新常态”。然而身体的辛劳倒是其次,不被理解、不被认可之苦更令人困扰。有时急难险重的任务压力之下,上级机关也许只问结果不问过程,动责追责问责,不仅让基层干部寒了心,更让真正想干事创业的干部缩了手脚。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严格目标管理机制、适当的督查检查工作,有利于工作的向前推进。然而打着“严管就是厚爱”旗号,次数过于频繁、操作与现实脱节、动不动就问责“打板子”的检查,恐怕更像是一场场“简单粗暴”“形式大于内容”的折腾。试问,干部在干事创业中总想着如何“保护自己”,还如何迈开步子向前走?“你为大家着想,组织为你着想”。干部成长不仅需要“扯扯袖”,更需要“拉一把”,干事创业的大舞台不仅要唱好“黑脸”更要唱好“白脸”。纪检部门要健全容错机制,让改革创新中有无心之失的干部有“跌倒再爬起来”的机会,让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得罪人的干部有“澄清诬告挺起脊梁”的勇气。组织部门要在政治上给激励,让干部有盼头;在工作上给支持,让干部有劲头;在生活和待遇上给关怀,让干部有奔头。这样才能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励干部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很多时候,在干部“遇到挫折时帮一把、失落失意时拉一把、受到排挤时挺一把”,就是对干部最好的关心、最好的保护;让吃苦者不吃亏、流汗者不流泪、担当作为者没有后顾之忧,就是对干部最大的支持、最大的鼓励。干部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体现价值,关键要看各级党组织怎么使用干部。在干事创业的大舞台上,只有唱好严管与厚爱的“黑白脸”,干部才能演好为民服务这出大戏。(文/张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