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袁枚写过《续诗品·勇改》一文,认为诗歌有弊病,就当勇于改正,“知一重非,进一重境”。其实,做人如同作文,人生亦须“勇改”。(8月28日,人民网)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党员干部也是有血有肉有情的,不可能没有任何缺点和不足,但只要发现了缺点和不足便勇于改正,就能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己,使自己在改正的过程中取得不断进步。 经常反思自己,及时发现缺点和不足。党员干部要经常反思自己在工作中的失误、过错,属于粗心大意的,要时刻提醒自己,干工作时细心一些、细致一些、谨慎一些;也要请周围的同事群众帮忙监督自己,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时候,自身并不能很好地发现不足,这就需要经常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到群众当中,和群众沟通交流,做过的事和说过的话,群众的反映是怎么样的?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这些都可以在与群众的交流中找到答案,千万不要把别人的意见归咎于“别人和我过不去”,要正确认识,并针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和解决。 要有勇气和决心,及时改正缺点和不足。发现缺点不要紧,关键是要勇于面对,做到立行立改。藏着掖着,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自己陷入被动,造成不良的影响。当然,有些事情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还要顾及自己的形象和威信,更需要有勇气去担当。党员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要有改正缺点和不足的勇气和决心,如果连面对和解决自身不足的勇气都没有,又怎么能让群众心服口服,更别提业绩了?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一定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症下药、标本兼治,不能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只有这样才能使缺点错误不至于死灰复燃,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防微杜渐未雨绸缪。 常言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党风要正,社会风气要好,首先党的干部要一身正气,要敢于正视问题勇于改正,这样才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保证党的路线的正确性。 作者:李倩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