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73周年:纪念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又是一年“8·15”。从各地的纪念活动,到网上的缅怀致敬,人们共同重温那个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时刻。(8月16日,人民日报) 永远铭记,在付出3500万人伤亡惨痛代价之后,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长达14年艰苦卓绝抗日战争迎来胜利时刻;难以忘却,赢得这场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涤荡黑暗的反侵略战争,并非易事。是同胞用鲜血染红大地,用不屈意志共御外敌,才彻底打败了侵略者。 今天,我们重温那段屈辱交加的岁月、回首那场痛彻心扉的苦难、体味那份抗战胜利的荣光,依然悲喜交集、热血贲张。抗战胜利不仅代表着政治和军事的胜利,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胜利。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坚韧不屈的必胜信念,汇聚成伟大的抗战精神。站在全新的历史当口我们既为胜利欢呼,又要牢记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功勋,更要牢记使命奋发有为才是对抗战胜利最好的纪念。 “回顾所来径,烟雨莽苍苍”。新中国成立以来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凡的发展道路,抗战胜利仅仅是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起点,而满目苍夷、千疮百孔的祖国母亲,需要经历一次次涅槃方可得到伟大新生。这时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挺立起钢铁般的精神脊梁,顽强奋斗战风斗雨,凝心聚力开拓进取,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告别了“票证时代”、跨越了“温饱阶段”、迎来了“全面小康”。如今改革开放四十年,岁月如歌斗转星移,国内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受到重重阻碍;国际政治形势波谲云诡、风云变幻,受到重重冲击。但是先辈们是怎样冲破重重艰险,开启有弱转胜的复兴征程,实现改革开放的巨大发展?毋庸置疑,靠的正是矢志不渝的接续奋斗,热血难凉的精神传承。 “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置身和平岁月的阳光下为了实现更高远的目标,迈向更美好的生活,我们不应忘却革命先烈用血肉之躯筑牢的幸福根基,更不能忘却唯有和平和发展是缔造美好生活的根本保证。迈入新时代,踏步新征程,在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我们还需战胜更多具有全新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唯有在复兴道路上弘扬抗战精神,牢记和肩负其应有的历史使命,坚定避免国耻再现的信念,激发创造美好生活的磅礴伟力,从而激励亿万华夏儿女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习总书记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把抗战精神和苦难记忆作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坚定不移的走好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之路,方可告慰先人不负韶华! 作者:陆希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