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忆苦思甜 于 2018-7-7 10:51 编辑
传承文化精髓构建和谐社会 近日,中国青少年礼乐文化传播高峰论坛暨民族教育品牌振兴启动仪式在武汉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从文化自信、文化传承、文化教育、文化交流、文化故事等视角,探讨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传承,讲好中国新礼乐文化故事。(人民日报7月2日)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它不仅仅记录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更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起源,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中华文明既是世界上几大早期人类文明之一,也是古老历史文明长河中唯一得到不断传承的古人类文明,正是由于受益于华夏文明的持续传承才最终成就了华夏民族的生生不息。在传统的礼制社会中,中华文化的魅力可以说无处不在,从教育孩子的“要学会换位思考,懂得体会别人感受,做事之前得先学会做人,要懂得知书达理”,到“君子见贤思齐,吾日三省吾身后,所力求要达到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图大志”,这些都无一不透露出礼制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古人的世界里,家国天下几乎是相通的,百姓的家既是国的基础,也是礼仪文化的源头,一个知书达理的人无论走到哪都能够受到别人的尊重,而一个地区的文化重视程度也就常常成为了这个地区足以值得骄傲的资本,比如在古都老北京的文化里,就特别讲究凡事要说个“礼”字,遇事好讲究引用个历史典故。在今天虽然历史已经远去,但是作为一个古老的礼仪之邦,文化的魅力却依然鲜活,生处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当下,对于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依旧十分重要,它不仅仅是构建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精华,在小处实现“小河有水大河满的局面”。对内,通过弘扬文化精华,可以助力好家风建设,实现和谐社会构建,可以传播爱国主义,弘扬奉献精神,从小处让民众找寻到“精神之根,在传承中补足精神之钙”。对外,通过文化传承能够让我们准确找到本国优秀文化传播的路子,在做好国内精神文明的基础上构建起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布局。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讲好中国新礼乐文化故事不仅事关当下,更是大势所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必然,“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回望历史,我们懂得:只有传承好我们自己的文化,才能引领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讲好中国新礼乐文化故事从娃娃抓起,将文化的种子植于后人之心,让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国人文化血脉中永远代代传承延续下去,构建文明和谐社会。 作者:刘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