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国办印发《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方案》,选取北京、江苏、安徽等15个省份的100个县(市、区)(以下简称“试点单位”)作为“试验田”,围绕城乡规划、财政预决算、安全生产等25个关切民生的重点领域开展试点,将集成政务公开标准规范推向全国。(7月6日 《人民日报》) 让基层政务“在阳光下进行”,是党和国家对于基层公职干部的根本要求,也是政府做好服务工作的基本遵循。 从现实意义来看,在基层任职的公务员,他们服务的对象是最广大的乡村群众,是与群众接触最紧密的人,从而就当之无愧的成为了群众最信得过的人。那么对于基层的服务工作来说,能够做到事事公开,首先就是向群众亮出了真诚之心,能够让群众更加相信政务为民的决心;其次,向群众公开公布政务行为,能够强化群众监督效用,保障政务工作的准确性,营造良好工作风气;再次,政务公开也践行了民主实际,把群众摆在了发展的第一位。 时下,绝大多数的基层政府已经能够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基层人民的诉求和心愿当做工作奋斗的目标,但是在公开力度上还有一小部分基层政府存在短板。或者公开不及时、公开不详细,或者公开方式不科学不完善,导致基层政府公开工作没有实现全面化,所以进一步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发挥出政务公开的作用成为了当前大多数地区不断探索创新的课题。 创新,是保障基层政务公开的必经之路。从公开宣传媒介上来看,以往的公开媒介主要以展板为主,既不能够保证所有群众及时了解相关内容,粘粘贴贴间又加大了工作量,此时就不妨借助互联网力量,通过微信、QQ等群发方式,让政务工作公开实现面对面;从公开内容上来说,更要在精细上下功夫,尤其是有关民生、有关资金去向等内容,一定要保障准确,并罗列全面。 基层政务的公开,既“亮”出了政府的服务热诚,也切实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干劲,让他们在生活中能够保持良好作风,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兑现许下的承诺,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基层振兴有序有力进行。(韩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