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八次全体会议强调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决策部署,以更加昂扬精神状态更加扎实工作作风,坚决打赢三年脱贫攻坚战,陈豪主持并讲话,阮成发李秀领李江出席。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扶贫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切实扛起攻坚责任,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坚决打赢三年脱贫攻坚战。(《云南日报》,2018年06月13日) 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但要充分发挥好各级扶贫干部的作用,选派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脱贫攻坚一线骨干到基层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子、抓好产业带动就业,还要落实好中央精神抓好精准扶贫,多措并举,保证真扶贫、扶真贫,全方位为实现精准脱贫。 定点立靶,变“概略漫灌”为“精准滴灌”。精确识别扶贫,扶贫工作要到村到户,摸清底数,掌握扶贫工作第一手资料,反复筛选,做到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切记走马观花,形式主义,努力实现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扶贫先扶智,扶智先扶志。通过教育提升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劳动技术技能,消除精神贫困,提升精神文化境界,解决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贫困群众只有依靠知识和技能,才能提高脱贫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扶贫工作贵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识别,是方法,是科学,是责任。精准扶贫,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不落一户,不落一人。避免“花架子”,才能找到“金点子”。整合社会力量,形成有效的扶贫工作协调互动机制,统筹整合扶贫资金,推动项目尽早落地见效。扶贫项目要长短结合,既要有见效快,收益早的短期种植养殖项目,激励脱贫信心;又要谋划长远,引进、打造可持续发展企业,实现可持续性脱贫。 定向切脉,变“人工输血”为“自我造血”。厘清致贫病灶配制的原因,科学区分因灾、因病、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缺劳力、缺技术等不同致贫原因,列出需求清单、制定详细计划,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对症下药。加大在治贫工作中资金、政策、项目、技术的投入,帮助贫困者改掉慵懒散慢和妄自菲薄的心理疾病,树立发家致富的远大理想。内外兼治、双管齐下,科学、更全面、更彻底地治疗“贫困”。摒弃“粗放化”扶贫方式,各种资金灌注、资源转移要以贫困村为主。发展种养殖业、电商、改善居住条件、解决就学就医问题,必须明确到户,甚至到人。依托对贫困人口政策宣讲、技能培训、产业发展和现场教学指导,增强农户综合素质,提高脱贫攻坚能力,激发发展致富的观念意识。帮扶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发挥“头雁”效应,实现“个别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积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立自强、不甘贫困的意识,通过“精神脱贫”助力“精准扶贫”。 定责问效,变“短期治标”为“长效治本”。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理念,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使命感、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以“不摘掉老百姓的贫困帽,就摘掉自己的乌纱帽”的决心,把心思和力量集中到脱贫攻坚上来,精准分析致贫原因,精准制定脱贫计划,注重整体联动,形成扶贫攻坚合力。打赢这场输不起的精准扶贫攻坚“大决战”,关键在人,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苦干实干、奋力拼搏,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一刻也不能放松、一天也不能懈怠。在扶贫战略上“扣扣子”、在责任履行上“担担子”、在工作落实上“钉钉子”,突出问题导向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走进每一个贫困家庭。建立抓党建促脱贫责任机制,建立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项目清单“四张清单”制度,层层抓落实,促使精准扶贫与基层党建工作同步靠实、同步推进。完善领导班子及党员干部在党建扶贫工作中的履职测评、考核和评价体系。杜绝“数字脱贫”,杜绝“平均数掩盖”,杜绝“富戴穷帽”,防止“脱贫即返贫”,努力做到脱贫成效精准。(作者:贾建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