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不是浮夸风 近期,“跪求体”、“哭晕体”、“吓尿体”等媒体浮夸自大文风频现。在批判媒体为了博取观众眼球而文风不实的同时,政府也需反观自身,不可否认,如今的政府公文也存有不实不正的浮夸风。 中央三令五申政整治“文山会海”现象,此处的文山指的的是公文堆成山,泛滥成灾。深剖公文堆积成山的背后,其实隐含着干得好不如“吹”得好、专注“党八股”十八年无人能敌等一些讽刺“为政哲学”。诚然,政府文字材料是反映政府工作、发出政令等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如果用文字材料代替工作,那就好比“光说不练假把式”,无人干实事,这不仅损害的是政府公信力,也损害的是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更损害的是党为人民服务的本质。 杜绝“浮”要有“静”。现代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物质发展与精神发展部同步,导致浮躁之风盛行,群众心态浮躁,舆论的轨迹越来越偏,越来越躁,如果任此肆意发展,那结局将不堪设想。此时,政府应该勇立潮头,用于站出来,发出先声、发出公正之声,引领舆论,及时去浮去躁。政府发声应如一支镇定剂,给公众以冷静,应如一股清凉剂,让公众以清醒,应如一声警示,让舆论以慎行。 杜绝“夸”要有“实”。文章标题起的是点明主旨的作用,标题写得夸张可以吸引眼球,但当受众点击浏览后却索然无味、大失所望。文章内容夸大,虽然读着欣喜,但却是不实之句。政府公文是政府工作业绩的重要体现,是面向自身也是面向百姓的语言,是反映和端正工作作风的重要手段。文风和作风密不可分,文风是作风的重要体现,作风实才能促进文风实。政府公文要沥干水分,杜绝夸张手法,以实的数据、实的语言展现新时代政府真抓实干的作风。 杜绝“偏”要有“正”。政府公文代表的是党的形象,传达的是党的意志,政府发声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既要公正发声引导舆论,也要不偏不倚避免误导,否则就会像近日上海小学语文教科书将《打碗碗花》一文中的“外婆”全部改成了“姥姥”引发舆论热议,在政府工作而引起公众热议的同时,政府应及时有效站出来以正视听,客观公正。 (作者:廖华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