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完善机制。一是完善重大主题宣传策划机制。建立逢重要时点、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必策划的机制,打通内宣外宣、网上网下,确保宣传一体设计、有机衔接、有序推进。二是完善热点舆情引导处置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及时反应、顺畅沟通、协同处置的突发舆情应对预案。进一步加大培训特别是实战演练,推动涉事部门和地区按制度做好突发舆情应对。探索建立科学的舆论引导效果评估体系,加强与第三方合作共同开展对工作总结和反思,建设案例库。三是完善舆论监督机制。针对舆论监督缺位、监督乏力、监督无序等问题,对标有关政策导向,建立完善相关机制,持续打造品牌栏目,引导主流媒体开展建设性舆论监督,做到准确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四是完善“政产学研”协同机制。深入推进部校共建新闻学院,通过搭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和设立协同研究项目,引领共建学院聚焦媒体深度融合、舆情监测引导、大数据分析应用等方向深入研究,推出更加务实管用的成果和更多落地有声的咨询建议。 着力赋能发展。一是加大政策支持扶持。针对市县媒体运营困境,研究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建立财政扶持长效机制,解决好“兜底”问题。二是推动融入社会治理。引导各级党委政府转变观念,认识到主流媒体是基层治理的有效平台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支持其整合资源、拓展功能,将本地群众聚合在自主可控的新型平台上,打造国家治理体系中最广泛的“触角”与最坚实的“基础”。支持主流媒体积极融入“互联网+治理”,承建和参与智慧城市、电子政务、便民服务平台、大数据集成应用、数字新基建等建设项目,提升主流媒体综合信息服务能力。三是努力创新发展业态。支持新闻单位建设各类新型文化产业孵化空间,鼓励引导文化类创业团队或项目入驻。探索内容创业模式,利用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等,支持主流媒体将有潜力的优质内容生产平台做大做强,培育有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着力建强队伍。一是抓好进口关。研究探索更加灵活的引才用才机制,为主流媒体引进紧缺型人才、专家型人才、全媒型人才开辟政策绿色通道。推动主流媒体与高校特别是共建院校建立联合培养机制。二是抓好培养关。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和内容,提升培训的专业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全面提升媒体从业者尤其是青年骨干的政治素质、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岗位职责以及作风素养等。三是抓好激励关。推动媒体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绩效管理,形成科学、全面、公平公正的考核考评制度。各级各类新闻奖项的评选表彰进一步向采编、管理等一线岗位倾斜,向新媒体领域倾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