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士以“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的思想自觉,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为了一个个实际行动:密密麻麻的坑道里,战士们用“东西长安街”给通道命名,表达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上甘岭战斗中,“五圣山后连北京”成为大家坚守战壕的最大精神力量;“让祖国人民,让毛主席派来的代表听我们的好消息”,正是心怀这样的壮烈誓言,黄继光把对祖国的爱化作了血肉之躯扑向敌人枪眼的血性豪情……这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壮举,激发出克敌制胜的强大力量,奏响了一曲曲爱国主义壮丽乐章。 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必须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教育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民族团结,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增强中华文明生机活力,在求同存异、交流互鉴中促进不同国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