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近年来,我国各项现代化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如智能化中药功效组分制备与评价关键技术平台大幅提高中药功效组分制备与检测评价的效率、国产大飞机从立项到载客实现飞机产业的自主可控。但科技事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依然存在,这不仅不利于现代化事业的良性发展,更严重滞后了“两个百年”目标实现的步伐。因此,坚持创新驱动、做好人才培养、推进合作发展,是引领新发展阶段、塑造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 寻求现代化发展,关键在“创”,创新驱动。维新派代表人士梁启超坚定认为:“太平之世无所尚,所尚者工而已;太平之世无所尊,所尊贵者,工之创新器而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国内第一台重离子治疗肿瘤专用装置,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无一不彰显创新的魅力。习近平总书记说“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胜,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当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统筹协调为总抓手,把握方向,一个拥有强大影响力、发展力、生命力的时代矩阵正在变革中“破茧而出”。 寻求现代化发展,关键在“人”,人才培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作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部署,引领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科研经费制度不完善、对人才的保障政策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因此,实现现代化,对人才的培养与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实现这一目标,除政府部门政策牵头外,更需要全社会积极响应参与。将人才培养保护工作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重中之重。 寻求现代化发展,关键在“合”,合作发展。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竞争力、经济性,努力实现高新产业的自主可控,我们需要和各方面科研力量加强合作,不同专业加强融合。脱离了合作发展一味抓自主研究是“竭泽而渔”,在踏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播下“合作”种子,根植“融合”理念,传递“共赢”价值观,寻求现代化发展,就要加强合作,为强国事业澎湃起长远发展浪潮的潮汐力,这理应成为政府和企业当仁不让的责任和追求。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现代化不是一天就能实现的,更不是凭借一人之力就能实现的,而是中华儿女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追寻,方能实现的。从经济发展的蓬勃势头中把握方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论任何时期、任何形势、任何阶段,我们都应始终坚定不移追寻现代化发展硕果,以实实在在的成果造福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