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者悦、远者来”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大局的关键位置,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航向、注入了强劲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作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部署,引领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领航向、谋布局,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治国安邦,人才为本。纵览百年奋斗史,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到2035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人才发展顶层设计不断加强,党建工作和人才工作深度融合,形成自上而下的人才发展路线图,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破藩篱、激活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抓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家就会全力支持。谁能做好都是国家的功臣栋梁。”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一席话,在各行各业人才队伍中引起强烈反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构筑人才制度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之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锚定了新坐标、树立了新标杆: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科技人才离不开“繁华多元的都市”,科技人才更追求“激发灵感的交往”。创新人群只有高频次的交流,才能在思维碰撞下激发创新,才能催生创新经济蓬勃发展。这也就意味着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就必须要认真研究如何依托中心城区的资源禀赋,来建立高浓度、高密度的协同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