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花费高价让孩子去名校研学,原本是让孩子感受到名校的学习氛围和文化底蕴,但是这种虚假研学,显然与家长的初衷相悖。对于这种现象,我认为是急需规范的。 其一,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家长报名名校研学,肯定是冲着可以进校参观,感受名校氛围去的,仅在校门打卡,显然是一种偷梁换柱的行为,没有践行对家长的承诺,也破坏了孩子们对名校的畅想。 其二,触及法律底线。就从业者本身而言,其承诺的服务与消费者实际享受到的服务天差地别,其行为已经是涉及虚假宣传,触及到了法律的底线,理应被依法处理。 其三,扰乱研学行业风气。近年来,研学市场日益火爆,但是也滋生了类似随意定价、从业者资质不全、服务质量参差不一的问题,近期的山寨名校游更是再添乱象。这种乌烟瘴气的行业风气,不仅会产生劣币驱逐量币的情况,也会让整个行业陷入发展危机。 研学行业是近年的新生行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必定隐含着诸多问题,这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况,但是我们必要要对这一行业乱象给予足够的关注,引导其规范发展。具体 来说,我有以下三点想法。 第一,商家多自律。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只有保障了消费者的利益,他才能够走的更加长远,广大研学组织方应该意识到这一点,树立正确的意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践行自己的承诺,自主净化行业风气,才能让“研学”行业走的更远。 第二,家长多辨别。家长在报名研学团时,要擦亮眼睛,不仅要核对从业者的相关资质,谨慎选择。在研学过程中,如果发现涉及到虚假宣传的行为,一定要采取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第三,政府多规范。一方面是要加强资质审核和把关,避免从业机构和人员鱼龙混杂,杜绝任何形式的违法违规经营;另一方面,是要加强经营过程中的监督力度,提升对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同时畅通监督和投诉的渠道,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共同肃清行业风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