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穿“汉服”在街上行走掀起了一股热潮。越来越多的人敢于穿着自己民族特色服装展示自己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代所继承和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有的民族特性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传统文化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危机。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应以创新精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首先,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能仅仅做一个博物馆或者只是把传统文化用声音和影像保存起来。而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一种活生生的东西。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并不是让其凝固而无法变迁,这样做的后果事实上是让传统文化失去应有的生命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加以发展,就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其次,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和道德进步,除了要注意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和道德的优良传统之外,还必须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在对待其他民族或国家的道德文明成果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中国新文化的建设,正如人们常说,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
再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在当今全球化越演越重,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演进的自觉水平。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对国家经济、政治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文化资源、人文环境和民族素质,又是一个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新的时代,必须建设新的文化。使人的生活更加境界,更加高尚,也进而推动我们民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要上升到一个全民族的高度,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标志,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