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上海市奉贤区金海街道办事处 沈佳峰18101751365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回信强调,带动更多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回信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学事业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为科技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竞争力,我们必须紧紧扭住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个牛鼻子,以科技创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做好全民“科普”,以高科学素养培养科技人才 科技强则国家强,一个国家要想科技强,就要有促进科技工作者成长的良好土壤,激励更多人投入科技事业的社会氛围,这些都需要在科普工作上下功夫。近年来,不少科普工作者扩展“三寸讲台”的外延,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在“九天之上”的“天宫课堂”演示物理现象的天地差异,在熙熙攘攘的直播平台讲解生活当中的科学现象,全国科普日、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科普载体不断丰富、科普方式不断创新,全民科学素养得到提高,投身科学事业的热情被激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我们还需以更高质量的科普,为培养高端科技人才,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做优基础“科研”,以高水平人才推动科技发展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应对国际科技竞争,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加强基础研究,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人才。一方面,要教育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传承老一辈科学家接续奋斗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以身许国、心系人民,成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力军;另一方面,要下力气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健全同基础研究长周期相匹配的科技评价激励、成果应用转化、科技人员薪酬等制度,为其安心科研提供保障,“筑巢引凤”让更多人才竞相涌现。 做强全面“科创”,以质量科创惠及更多人民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航空母舰……新时代10年,中国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关键技术攻克难、创新成果转化难、协同创新落实难等问题已经成为科技创新朝更高水平发展的“拦路虎”,亟待解决。为此,唯有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让金融活水滋养创新、资本市场助力创新、知识产权护航创新,用改革之力激发创新活力,突破“卡脖子”难题,做到独立自主,才能真正做到科技自立自强,让创新成果惠及广大中国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