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夯实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一是用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我们要深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努力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二是用分配制度改革让人民群众不断增加获得感。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我们要不断完善分配制度,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从根本上消除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要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既要通过全体人民共同奋斗不断把“蛋糕”做大做好,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又要努力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切好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三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共同富裕面临的难题和困难。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很多难题,也面临着很多困难。比如,如何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如何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如何使发展与共享相互促进、相互强化,如何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发展能力,等等,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一一破解。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述问题都是可以得到妥善解决的。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水平。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为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明确政治方向。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自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二是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文化产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使我们创造的精神文化产品,能够发挥陶冶人、引领人、造就人以及淳化社会风气的作用,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凝聚起磅礴的中国力量。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精神文化生产的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三是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建立学习型社会,为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持久动力。要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更好更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要建设一个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把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调动起来。四是加强舆论引导,净化网络空间,为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创造良好环境。要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引导,对于错误思想和言论要及时“亮剑”,对于模糊认识要予以澄清,使人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要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做到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治网,让人民群众享受充满正能量的网络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