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主桌面”,实化统筹协调。按照“网下管什么,网上管什么”原则,用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督查考核这个抓手,进一步明确综合治网职责边界,压实主管部门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平台主体责任,推动形成综合治网格局。坚持问题导向,开展网络生态治理成效检验评价,加快推进对网络生态评价要素的量化研究,针对生态治理评价中暴露出的短板弱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进一步深化完善,持续净化网络空间。 发力“全媒体”,优化舆论格局。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上宣传,提档升级学“习”栏目品牌。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提振发展信心、共同富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重大主题,高频次、全覆盖做好网上系列宣传。对标“十四五”互联网内容建设与管理规划,鼓励重点新闻网站创建“融媒工作室”,强化与社交媒体联动合作,催生一批头部和“塔尖”账号。强化网络跨境传播交流。建立优秀网络传播资源库,构建高效内容生产体系和传播链条,全方位全领域融合创新。 铸牢“清朗盾”,净化网络生态。以打击网络谣言等有害信息为抓手,有效防范化解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风险。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生态问题,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全面整治各类网络乱象,定期通报网络生态整治情况,评估网络生态整治成效。加强对网站平台的服务指导,督促平台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内部建设,提升依法办网能力,主动净化网络空间。强化与网民的沟通互动,普及互联网管理、网络安全领域法律法规知识,不断增强广大网民的网络素养和法治意识。 绘好“同心圆”,深化网络文明。持续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完善联席会议机制,加强网络空间思想引领、文化培育、道德建设、网络诚信、行为规范、生态治理、文明创建等重点领域建设。组织开展网络文明建设专题调研督查,聚焦青少年群体,实施“青少年网络文明发展工程”。引导互联网企业和网民广泛参与“网络文化季”系列活动,培植推出一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品力作。以特色品牌项目为牵引,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加强互联网企业党建和网络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持续提升“两个覆盖率”。 高举“法治剑”,强化网络执法。加大执法落实力度和主动办案深度,持续推进网络执法工作,不断提升执法效能。加强执法工作有关制度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案件线索移交和部门间联合执法工作机制,规范各环节的工作,编制典型执法案例,提升案件办理的规范化水平。指导各地积极查办案件,适时组织专项案件的督查督办,帮助解决案件查办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执法业务学习培训、执法实战观摩、执法交流研讨等,切实提升网信干部的执法业务能力水平。 提升“战斗力”,硬化网络安全屏障。坚持以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为牵引,对重点领域、重点单位,压茬开展全覆盖、多轮次的风险排查和督查整改。坚持打好数据安全防护战,统筹建立工作机制,加强对党政机关、互联网企业等大数据运营主体的数据安全管理防护,开展大数据企业监管审查和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工作。常态化开展专项整治,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技术治网管网优势,进一步完善业务流程,整合数据资源,不断提升网络综合治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