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公园是指灵活放置于城市各个公共空间,为公众提供便捷生态休闲服务的微小公共绿地空间。以公共政策的视角,对前口袋公园建设中的空间配置与供需矛盾,原空间的空间与社会属性转化,以及公众参与缺失与主题建设的必要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法规政策层面、规划设计层和空间社会层面提出了一些建设策略。 在政治学领域,针对公共政策已经产生了一门专门的学科——公共政策学,西方公共政策学界的主要观点集中于主体、客体、内容各个方面。主体主要指政府决定做或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进行权威性的分配,内容是指公共政策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布莱克法律词典》中,公共政策是指不能有对公众产生损害的趋势或者违背公共利益的法律原则。公共政策在法律角度上也是一种重要的规范性声明,表达了一种社会公共利益为上的重要社会观点,在这个角度上也可以说,公共政策是法律的渊源。因此,公共政策在部门法领域也成为了指导部门法的法律原则。 经济学界对公共政策主要从主体、客体以及内容3个维度进行解读。在主体方面,制度经济学也认同政治学领域的看法,认为公共政策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在客体方面,制度经济学强调公共政策针对的是共同体而不是个体的公共政策。在内容方面,制度经济学强调公共政策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的对于共同体进行政治性的整体协调。 “公共”是公共政策这一概念的核心,显而易见,公众参与是需要贯穿于一项公共政策的提出到落地实施的全过程。一项公共政策的提出就是试图解决一些公众问题,此时公众已经被动参与,在此项政策进行公示与实施的阶段,则是需要公众的主动参与。只有公众参与的公共政策,才有可能最大程度保障公众权益,甚至对一些弱势群体进行利益倾斜。 不同的城市由于不同的地理区位、政治经济水平、历史人文环境等,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城市底色与城市气质,在凸显城市特色方面,口袋公园拥有数量庞大、设置灵活、契合周边环境等优势。因此,口袋公园结合周边环境与人文特色进行主题建设,编织具有当前城市特色的城市口袋公园体系,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例如,2021年湖北省襄阳市在建或已经建成的3座具有代表性主题口袋公园:襄州区园林路戒毒主题公园、樊城区清河口铁路主题公园、襄州区老西湾郊野湿地公园,都充分契合周边景观环境与历史人文氛围进行主题建设,提升口袋公园特色与辨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