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1|回复: 0

织牢生态文明建设的三条“关系网”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11

主题

1

回帖

75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75
发表于 2023-7-19 08: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织牢生态文明建设的三条“关系网”
——认真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多篇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集中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内涵,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多思多想、学深悟透,织牢生态文明建设的三条“关系网”,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得生态文明建设“水乳交融”。“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当人类合理利用、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常常是慷慨的;当人类无序开发、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必然是无情的。塞罕坝林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荒原变林海,从乱砍滥伐、肆意掠夺自然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塞罕坝人将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80%,从以前的飞沙漫天、飞鸟无栖变成如今的碧水蓝天、鸟语花香,书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篇章。历史的教训告诫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
把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使得生态文明建设“两歧麦秀”。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在“两山论”的指引下,不少地方实现了从“靠山吃山”向“养山富山”的转变,探索出一条实现经济与生态互融共生、互促共进的新路子。在黑龙江伊春,全面禁止商业砍伐后促成了良好生态,带动旅游经济“出圈”;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随着库布其沙漠的漫漫黄沙变为高产良田,种植、畜牧、光伏等产业也纷纷崛起;在江苏连云港,海域生态持续改善,当地渔业实现持续增收……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还是水库、粮库、钱库、碳库。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的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把经济活动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承载容量内,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民生发展的关系,使得生态文明建设“福泽万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成为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因此,生态环境不仅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上一篇:深刻把握“两个结合”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下一篇:以好作风提高组织工作质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9-17 18:44 , Processed in 0.148847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