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统筹部署、持续推进,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各项政策部署的“第一落实者”,要让基层工作者能够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干实事、出实绩上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持续为基层减负就是必要之义。要轻装上阵,走好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就要防止各级简单向基层转嫁工作责任。从下放审批执法服务权限,到细化基层通用权责清单;从轻“痕迹”、重“实绩”,到注重工作能力培养、提升服务水平,只有将各项减负政策落到实处,抓长、抓常、抓细,才能真正为群众办好事、服好务。 减负不减责,彰显了有权必有责、权责相统一要求。也体现出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工作和为基层松绑减负的决心。党中央决心解决形式主义的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轻负担,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的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从名目繁多的痕迹管理中解脱出来,从过多过频的督查检查中解救出来,把更多时间和更多精力用到干事创业和为民服务上去。发乎心者情必专,用心一者技必良。基层干部全神贯注干工作、心无旁骛做服务,各项政策方针落地生根就有了最有力的抓手,从.而更好地增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减负不减责,回应了人民群众期盼。当前,我国正面临百年未遇之大挑战、大机遇。基层干部不仅处在各项工作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而且承担着许多为民排忧解难的“一线硬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干部唯有减负不减责,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减负不减责,减味着持事业为重、为民至上。激发建功立业的热情、报效党和人民的干劲。长期以来,广大基层干部奋斗在第一线,风里来、雨里去,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立下了汗马功劳。给基层干部更多的信任、关爱,为能担当、善作为、敢改革者保驾护航,允许试错、宽容失败、鼓励重来,才能增强基层干部扎根基层、安心干事的动力。设立“基层减负年”,把为基层干部减轻负担作为反对形式主义的突出问题来抓,实现了“政治上关注、思想上关怀、工作上关爱、生活上关心”的具体化、可操作化。 减负并非减责,给基层松绑,让基层干部以更加奋发有为、务实进取的工作作风,组织引领广大群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担当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