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常委会举行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和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研究深化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强安全生产等事项。 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一个多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起来。梳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能清楚地看到两大脉络,一是受列强坚船利炮和科技发展冲击而建立的北洋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南洋大学堂等一批新式教育机构,另一个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创办的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延安女子学院、鲁迅艺术学院等一批具有红色基因的新型大学。正是这两大源流,逐步汇聚发展形成了今天中国高等教育的体系与格局。以中国人民大学前身陕北公学为代表的具有红色基因的高等教育,为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具有特殊意义的探索。8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大学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对以下这样三大命题做出了深刻的历史回应:一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办的具有红色基因的高校能不能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二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能不能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三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高校能不能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这三大命题更是有待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双一流”建设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入地创造性探索的命题,我们必须树立更加坚定的自信。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深刻表明,党的领导坚强有力,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就比较顺利。因此,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成,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分不开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扎根中国大地,遵循教育规律,创造性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和引领者,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坚持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的辩证统一。我们要吸收世界一切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站在时代的高度,用远大的历史眼光,批判地吸收借鉴外国高等教育的有益经验。同时,还要认识到我国高校不仅具有一般大学的共性,还具有中国社会主义大学的特性。它应当扎根于中国大地,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继承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所以,在借鉴国外一流大学发展经验特别是其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经验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加以分辨和取舍,使之同当代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同社会主义大学的发展需要相结合,这样才能培育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树立办学自信。新时代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代,也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机遇期。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原则,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环节,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