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习书记在巴彦淖尔市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党中央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务,相继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经过40多年不懈努力,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步入良性循环,荒漠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荒漠化和土地沙化实现“双缩减”,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抑制,防沙治沙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健全,绿色惠民成效显著,铸就了“三北精神”,树立了生态治理的国际典范。 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中国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根据1998年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办公室等政府部门发表的材料指出,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地荒漠化危害极大,根据1998年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办公室等政府部门发表的材料指出,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全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据中、美、加国际合作项目研究,中国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1亿人民币。 要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持续开展“清四乱”行动,综合运用实地核查、日常巡查、群众举报等方式,常态化排查涉河非法建设、盗采砂石以及农村河湖脏乱差、非法种养殖等问题,从严涉河项目审批,规范工程建设程序,建立健全河湖巡查、保洁、执法等日常管理制度,打造人水和谐的“健康河”。要全力推进秦岭北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统筹抓好流域源头防控、涉水工程建设,细致做好河道整治疏浚和堤围堤坝建设,提升防洪泄洪能力,提前做好防汛各项准备工作,及时排查、处置隐患,做到险情早发现、早研判、早处理。要健全完善联防联控、联合执法等制度,切实提升河长制履职实效,发挥各级河长带头示范作用,定期巡视督促,加强协调调度,努力让水更清、岸更绿、河道更美。 习书记最后强调,实施“三北”工程是国家重大战略,要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机制,强化协调配合,统筹指导、协调推进相关重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