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有了新的奋斗目标,树牢正确政绩观就尤为重要。政绩观直接反映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是干部履职尽责、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在实际工作中是否能做到戒骄戒躁,踏踏实实,遇到难题迎难而上,考验的便是政绩观的正确与否。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坚持加强党性修养。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政治上的成熟,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不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只有自身的理想信念坚定,才能防止受到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才能解决好“什么是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为谁创造政绩”“怎么创造政绩”这三个立场和宗旨问题。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回答“为谁创造政绩”。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旗帜上。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片面地追求效果、追求数字,是政绩观不正确的表现,是一种缺乏群众观念的错误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才能让群众满意,才是最大的政绩。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提高执行能力、抓好工作落实。总书记深刻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正确的政绩观要以工作来体现,靠落实来保证。贯彻落实,是工作方法,也是工作作风,落实抓得越彻底,工作成效就越大,政绩就越突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求我们必须要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把握好工作推进的“底线”。 “‘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初心不改,使命不渝,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只有时刻加强党性修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才能在为人民造福的试卷上谱写满意“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