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攸关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教育既是民生之基,更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第十批泰州市援疆教育团队充分发挥援疆省市教育优势,因地制宜制定工作思路,坚持办好边城学校,以“传帮带”援疆为导向、以教育督导评估为抓手,持续加大力度开展教育援疆,在泰昭两地之间搭建起“云桥梁”,为昭苏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立足“共谋共建”布局,化“零散”为“整合”。为进一步提升昭苏教育水平,泰州市援疆教育团队围绕“硬件”提升,积极协调大后方给予支持,投入资金1110万元建设教育基建项目2个、教育人才项目1个,为各级各类学校购置设施设备1080万元,昭苏教育的基础设施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与县教育局对接,了解全县困难学习情况,在生活上学习上积极给予帮助,累计资助资助困难学生100余人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联系教育、乡贤等社会各界向昭苏学校捐赠图书3000余册、课桌椅台灯1300余套、小红军服280套、口罩10万余个,折合40余万元,惠及学校29所、学生5600人次,续写泰昭人民一家亲的新篇章。 建立“活力循环”,化“输血”为“造血”。三年来,泰州教育援疆持续加大智力投入,通过支教、柔性引才、交流培训等形式,落地教育科研的帮扶、引领,昭苏教育科研及课堂教学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第十批泰州市援疆教育团队的13名学科名师及教学骨干,做到了立足一个班级、示范一个学科、引领一个年级、带动一所学校、影响一片区域,累计听课评课490次,上公开课150余节,新建名师工作室10个,举办22场次专题培训讲座,培训教师2237人次。探索线上教研援疆新路子,借力“互联网+”优势,利用已有的“泰州教育生活云”平台,将受援学校的教师陆续纳入学科工作坊中,把更多优质教学教研资源引入昭苏。组织后方专家举办讲座报告5场次,受益师生2400人次。新培养州市级名师人数3人,新培养县市级名师人数10人。以“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为抓手,帮带培养徒弟60人,为昭苏教育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构建“群策群力”平台,化“单兵”为“协同”。泰州教育援疆注重两地教育的文化交流活动,用实践践行文化润疆工程,通过“对口交流友好”工程与缔结“对口交流友好单位”等形式,加大两地学校、师生的沟通交流,两地友谊之花娇艳欲滴。加强示范引导,组建泰州凤凰班和昭苏天马班,形成竞争机制,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打赢高考“翻身仗”,2022年从全州垫底跃升至全州第七。加大泰昭教育交流力度,优选与昭苏实际情况相近的学校,作为昭苏教师跟班学习基地,协调县级7所学校与泰州市学校结对共建,建立常态化校际专题研训机制,就学校思政党建、德育主题活动、学生自主管理、校园文化、智慧(信息网络)校园建设、传统文化教育、社团活动建设、书香校园建设等方面进行交流学习,促进泰昭两地交流交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