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慕容草草 于 2018-8-10 11:00 编辑
从2015年7月至今,安徽省184个省直党政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16个地市、105个县(市、区)及所辖乡镇,均已完成车改工作,全省公务用车保留总数削减了46.6%,公务交通总支出节支率达到11.2%,节支6.02亿元。(来源于8月10日人民网) 7月20日,一辆贴有“公务用车”标志的大众小轿车上,一只宠物狗从副驾驶位将头探出车窗。一石激起千层浪,宠物狗公务车“兜风”事件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同时,公车管理被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 公务用车是指由政府财政为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需要所配备的车辆,主要分为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固定用车和公务人员公务活动用车两大类。从过去几年曝光的事件来看,公车私用的重灾区主要集中在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一把手”。为什么公车私用现象在领导干部中屡经不止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纪律意识淡薄。虽然经过多轮“车改”,公务用车的管理和使用正在越来越规范,但不管怎么改,在现实工作中,部分公车都是固定为领导干部服务的,一旦领导干部思想突然“抛锚”,“顺路”去旅游景点、“顺路”接送孩子上下学、“顺路”让亲戚搭便车之类的违规违纪情况就有可能发生了。 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家属,政治觉悟不高。在部分领导干部的家属眼中,公务用车是官员身份和待遇的象征,也是官员的隐形福利,在八项规定以前,公车时常就是他们家的私车。虽然如今国家在大力整治公车私用现象,但自己作为家属,又没有专门让公车送自己到哪里,只是偶尔坐坐“顺风车”,也是无伤大雅的,达不到上纲上线的地步,再说了,又没有人举报,因此,他们就抱着这种侥幸心态,继续违规。 公务用车司机“老好人”思想作祟。公务用车司机其中的一项职责就是严格按照《出车单》上的目的地行驶、停靠,严禁随意到出车单以外的地方。但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的公务用车司机对领导干部的公车私用现象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怕得罪领导,因此领导干部让他们开去哪里,他们就开去哪里,基本不会提醒领导,这是不合规矩的行为。 因此,要想遏制“车轮上的腐败”,杜绝公车私用现象,我们既要加强领导干部的纪律意识,更要改变领导干部家属和的公务用车司机的老观念、老思想,只要都做好了,笔者相信,公车私用的现象必定会减少。(作者:曹娟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