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乡村古老的记忆,记录着农村的兴衰荣辱。文化是社会的文明标识,指导农村社会风气的形成。然而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文化的发展,特别是乡村文化的发展,导致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村面临萧条荒凉、空心留守的困境。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要发挥文化的作用,让三农发展的更好。 乡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包括村民思想观念、道德风尚、知识素养、精神品格,以及公共文化服务和乡风文明水准等在内的系统工程。它无疑需要办好乡村文化站和农家书屋,需要建好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但其内涵和目标绝不仅限于此类文化惠民项目。乡村文化建设的宗旨,是统筹应用多种文化手段和教育方式,培育和塑造乡村振兴的实施主体,从转变和提升村民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生存技能等综合素质入手,焕发他们奋发图强、改变面貌的激情,增强他们创业致富、建设家乡的本领,从而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科学规划,需要文化引领。产生基础性和引领性的重要影响,而且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以至在整个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同样意义重大,许多情况下可以发挥先导性和示范性的关键作用。不论是农林牧副渔业的创新发展,还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的打造;不论是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还是拉长“互联网农业”的产业链;不论是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的建设,还是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和文化旅游产业,以及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都需要遵循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统筹谋划,精准施策,稳步推进。而这一切,都需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 腹有诗书气自华,而光有一副好皮囊却没有才华,也难以得到大家的尊敬。同样文化之于农村更像才华之于人。只有用文化不断丰富农村的内涵,才能打造农民特色名片、撬动农村治理杠杆、加速农业经济转轮。 作者:邓心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