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的,“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 传统优秀家风、红色家风和当代好家风是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从中汲取营养,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红色家风的继承者和弘扬者。 以红色家风提高素质素养。正如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告诉后人礼是做人之本;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告诉后人要静下来修善自我,通过节约培养高尚品德。每一个家风不仅隐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也蕴含着宝贵的人生哲理和充盈的社会正能量,将个人的锻炼和家风学习结合起来,将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高尚品德,逐渐完善自我。 以红色家风促进作风。扶贫干部杨骅父亲经常在微信中鼓励他在农村“好好干”、提醒他“严守党纪国法”。而杨骅也用行动一如既往贯彻着父亲的敦敦教诲,直至倒在了扶贫路上。在他的身上闪耀着的是勤勤恳恳、无私奉献、为国为民的高尚作风,广大党员干部应努力向先进看齐,将红色家风如接力棒般继续传递下去,把优秀的家风切实转化为为人处世的作风,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中贡献更大的力量。 以红色家风促进党风。周智夫生病期间坚持杜绝“一人公费医疗,全家免费吃药”;临终前,执意上交12万元的“特别”党费。在他的身上始终展现着一个共产党员忠于党和人民,勤俭节约、严守纪律的高尚家风。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家风与党风是紧密相连的,拥有高尚的家风,才能拥有优秀的党风,党员干部要自觉把家风摆到重要位置,自觉做到廉洁自律,以家风推动党风不断完善。(作者:肖东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