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山区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云南织密健康扶贫保障网: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取消救助起付线;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开展“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医联体建设基本实现贫困县全覆盖,将医疗人才下沉到基层,患者不动专家动;深化对口帮扶,基层医疗机构向大城市的大医院取经,接受技术指导、设备支持。(7月5日《人民日报》) 一直以来,健康都是群众关心的焦点,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早在精准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初,党和政府就把健康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中的一项重点来对待。健康扶贫,顾名思义,就是在群众基础医疗卫生方面的救助扶持,最大限度的为贫困户在就医方面提供便利,目的是能够让人们看的起病,看的好病,不再因为“辛辛苦苦一整年,一病回到解放前”而重新陷入到贫困的漩涡中不能自拔。 对于我国庞大的贫困人口来说,健康扶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便利,更为投机取巧的奸商带来了新的谋利途径,早前的皮鞋老酸奶、苏丹红鸡蛋,各种食品卫生事件层出不穷,这对全社会人的健康是一种极大的威胁。有多少家庭因为疾病苦苦挣扎在贫困线上久久不能实现脱贫致富。而健康扶贫的初衷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医疗机构的作用,为贫困户享受基本的且高品质的医疗服务保驾护航,让他们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以及少得病。 另外,健康扶贫是精准脱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有的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十占七八,也从侧面说明了健康扶贫的必要性。可以说医疗就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把这条道路打通也是脱贫攻坚需要考虑的重点。目前来看,基层医疗条件还存在很多不足,人数少、设备落后都是制约基层医疗服务提升的瓶颈。而对于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来说,老弱病残留守的多,他们恰恰是最需要医疗服务的主体也是脱贫攻坚的主体,双重身份要求脱贫攻坚必须先啃健康扶贫这块“硬骨头”。 说一千,道一万,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中的重中之重,为人民群众打好这把“生命保护伞”,撑下一片“健康绿荫”成为了脱贫攻坚取胜的关键。(张淑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