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年的一年里,我们许多基层党组织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我们许多基层党组织在党建述职报告中,还是停留在开了多少次会、写了多少笔记、上了几次党课等靠数量评定党建成效的层面上,党建引领业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效不明显,群众感受到加强党建工作对自身带来的变化不明显。 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也从机构改革层面对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作出了具体安排,让党建工作有了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和重要抓手,也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然而,我们的地方党组织在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的过程中存在随意改变执行标准、片面理解甚至曲解上级政策等情况,层层给下级基层党组织施压加码,过分要求党建工作痕迹化,不断要求扩展党建工作载体、热衷于党建活动场所装修装潢等形式主义,导致下级党组织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应付式的消极心理,一定程度了影响了党建成效的发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地方和部门党建工作还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效果却不佳,甚至与中心工作‘两张皮’、没有什么效果。”主要体现在,部分地方党组织抓党建工作纯党务化,检查基层党建工作,不是看党建工作引领其他工作的成效,而是看会议记录规不规范,会议数次够不够,看每项资料是否有印证资料,而不是关注基层党组织是否做了促进当地发展和有力于群众的大事;有的地方党组织抓党建热衷于变着戏法增加载体,实质目的一样,只是提法不一样,造成基层无法统筹,不知如何开展;还有的地方党组织过分强调痕迹管理,不同层级的督查准备材料标准不一,同一份资料往往要复印几十份分别放在不同的迎检材料里…… 要防止基层党建形式主义,让我们的党建工作保持新时代的本味,真正散发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气息,务必要树立党建督查正确“导向”,防止“换汤不换药”的过多载体,杜绝党建“面子工程”,走出“痕迹管理”误区,唯有如此,才能改变“左手换右手”的伪创新,少走“添枝加叶”的弯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凝聚社会各界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磅礴力量!(张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