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家庭是人生旅程的起点,家风是精神成长的沃土。所谓教育,并不限于学校教育、自我教育,家教在教育领域的地位不容忽视。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家规和家训,还是苦口婆心的叮咛嘱咐,乃至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都会对孩子健康成长形成重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曾回忆,小时候,母亲给他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精忠报国”四个字,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是一生追求的目标。(2月25日,人民日报) “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古往今来,良好的家风对家庭成员都能无形影响到家庭每一位成员。家风是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风尚和作风。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家风是家庭成员道德水平的集中体现。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 宋司马光著《家范》,就是家族内优秀成员诞生而改变族约的例子。司马光其远祖可追溯到西晋皇族安平献王司马孚,其父司马池官拜兵部侍郎、天章阁侍制(天章阁属于翰林学士院,侍制是皇帝的藏书阁顾问。)这样世代簪缨的诗书之家,定有家规、家训。司马光成为司马氏一族的代表人物后,撰写《家范》,系统地阐述了家庭的伦理关系、治家原则,以及个人修身养性和为人处世之道。至此,《家范》中的思想便成为了司马氏的家风。晚晴名臣曾国藩在家训中提出最耽搁人上进的就是傲、惰。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只要人肯立志,坚持下来,都可以做到的。 党员干部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对良好家风的形成更有促进建设作用。每当习近平总书记发表新年讲话时,透过屏幕几乎都能看见习近平总书记的家庭照,朴素而又温馨。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习家良好的家风塑造了总书记的家国情怀,塑造了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2012年12月底,刚刚当选总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前往河北阜平县调研考察。考察期间,习近平住的房间虽然是个套间,但面积也不过就是16平米大小。他表示,小房子优越性很大,走两步上厕所、打电话都很方便。习近平不仅住的不讲究,吃的也很简单,四菜一汤,没有酒水。习仲勋认为,作为党的高级干部,端正党风,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家属做起。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习近平秉承家风,对家人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自担任领导干部以来,每到一处,他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 党员干部不能忽视家风建设,都应该好好经营家庭,塑造良好家风,使家庭成为抵制不良风气侵蚀的坚强堡垒。
作者:马洪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