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青年报对20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2.9%的受访者周围有“慢就业”的大学生。(8月5日,中国青年报)
所谓“慢就业”是指,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等,慢慢考虑人生道路的现象。就业人数增多、就业岗位与个人喜好不匹配、个人技能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等,逐渐成为“慢就业”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应该及早做好职业理想规划,不要让“慢就业”延误人生最好的成长期。
明确目标,及早做好理想职业规划。人生是一个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没有太多时间用来专门发呆思考。大学生要合理利用在校学习时间,边学习边思索。树立明确的职业理想,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分析就业形势,有针对性的学习与就业相关的职业技能,不断完善、提升自己,应对社会就业压力。
端正态度,“慢就业”不等于“懒就业”。出于各种原因,出现“慢就业”是可以理解的,但“慢就业”不等于“懒就业”。“慢就业”只是权宜之计,并非长久之策。大学生要端正态度,不要让“慢就业”成为自己面对社会、应对挑战的一大借口,要主动出击,根据社会职业分工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及时就业,参与到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大军中去。
及时止损,适当降低职业期望。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社会上可供选择岗位不一定都是自己喜欢的。大学生要适当降低自己的职业预期,先就业再择业,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提升自己也是可取的。大学生要把“慢就业”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要让“慢就业”延误了人生最好的成长期。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发展和进步的主力军,要主动出击、顽强拼搏,全面提升综合素质,解“慢就业”之困,让人生有更多出彩机会。(作者:陈红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