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一贯认为,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早在1942年10月7日,陈云在延安军事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指出:“共产党是做事业的党,共产党员是做事业的人,做事就不可能没有错误。无论何人,哪怕他再高明,哪怕他很有本领,但还是有犯错误的可能。”(1月14日,中国共产党新闻)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构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也是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指导原则。因此,党员干部要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真实自觉地自我批评,实事求是地批评他人,虚心真诚地接受他人批评,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法宝,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不断进步,不断地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真实自觉地开展自我批评,在自我批评中进步。孔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焉。”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要有“每日三省吾身”的觉悟,做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将自身灵魂深处的错误想法暴露出来,深挖根源,敞开胸怀,自我剖析,然后承认并改正这些缺点和错误,运用好自我批评这个“法宝”,实现自我净化、自我革命。 实事求是地批评他人,在批评他人中进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工作方法。实事求是地指出他人的缺点和错误,是关心和帮助同志的善举。一方面,党员干部要放下思想包袱,做到真诚善意、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去批评别,切勿从个人恩怨、得失、利害、亲疏出发看事待人;另外一方面,党员干部要一针见血、直指要害地指出他人的缺点和错误,切勿“隔靴搔痒”“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切勿明知别人有问题,却不愿不敢指出。因此,党员干部要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错误思想,挺身而出地开展批评,旗帜鲜明的进行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加强自身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 虚心真诚地接受批评,在他人批评中进步。闻过则喜,纳谏从流,要善于从别人的批评声中找出自己真正存在的问题,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修养和品德。因此,党员干部要拿出自己的胸怀和气量去虚心真诚地接受别人的批评,“照单全收”,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别人的批评中去改掉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在他人的批评中认识自我,在他人的批评中取得进步。 作者:甜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