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有力 一剑封喉
全面从严治党,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职必问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紧紧抓住“责任”二字,通过用好问责这个利器倒逼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到实处,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走向深入。 但一些地方过分依赖问责手段,以至于因洗澡迟接巡查组电话访谈,被给予警告处分;教师假期自费聚餐,被纪委通报批评……近来,一些执纪简单化、问责粗线条甚至乱问责、错问责、问错责的现象冒头,虽然事后相关处理被撤销,却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 问责是管党治党的“利剑”,利剑不仅在剑之锋利,更在出剑精准。 出剑精准,要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问责。 “凑数”式问责,把问责泛化、扩大化;有的“看人下菜碟”,上宽下严,追下不追上,问小不问大;有的面对突发事件从速、从重问责干部,只为舆情迅速降温,好对上级交差;有的“懒政思维”作祟,滥用监督问责推动工作,而对工作困难不闻不问……如此问责,不仅起不到促进工作的作用,可能还会伤了基层干部的心,会助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阳奉阴违的歪风邪气。还会让规矩和纪律缺乏约束力,问责变成“空架子”,严重背离了问责的初衷,削弱了党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无益于作风建设,也不利于基层治理。 出剑精准,要把党内法规学习透彻、领会深刻,使问责有依据有标准,哪一级管什么事、承担什么责任。执纪问责不能凭领导喜好、违反民主集中制,把党章、问责条例、党内监督条例、党纪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放在一边。在具体问责时,要依据问责标准实事求是,不能放松也不能扩大,结合实际“精准问责”。 出剑精准,要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辩证法,避免片面性、不考虑特定历史条件、地域因素和当事人实际,分寸失当、宽严失度;厘清到底是谁的责任,分清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把问责的板子真正打在失责的主体、主角上,不能一味地把责任全部推给基层干部。只有出剑精准,击中问题的“七寸”,精准作出处置,依责量纪,才能问责精准,把该打的板子都打准,让被问责的干部心服口服,从而起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效果。 科学精准问责,方能激发担当;慎之又慎的精准问责、细之又细的严管厚爱,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干部为民务实、改进不足,拧紧责任发条,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更好地负重前行。(高原)
|